譬如的拼音(譬如的怎么读与譬如的譬组词)
譬如[pìrú]
比如。
〈名〉
(形声。从言,辟声。本义:譬如,比喻)同本义
譬,喻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譬彼舟流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小弁》
能近取譬。——《论语》
臣窃为公譬可也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》
又如:譬如(举例以比喻);譬犹(譬诸。譬若。譬如);譬况(比喻形容);譬谕(比喻)
〈动〉
晓谕,使人知晓
又譬诸外戚。——《后汉书》。注:“譬,晓谕也。”
又如:譬称(用譬喻的言辞解说);譬类(以类相比喻)
明白,晓得
言之者虽诚,而闻之未譬。——《后汉书》。注:“譬,犹晓也。”
相关词汇
譬如
[pìrú]
比如。
譬喻
[pìyù]
比喻
譬比
[pìbǐ]
比如。郭沫若《女神·死》:“我要几时才能见你?你譬比是我的情郎,我譬比是个年轻的处子。”
譬止
[pìzhǐ]
劝阻。
譬大
[pìdà]
比喻大的道理。
譬使
[pìshǐ]
假如。
慰譬
[wèipì]
抚慰晓喻。
开譬
[kāipì]
开导劝说。
譬旨
[pìzhǐ]
谓晓譬以天子旨意。
譬语
[pìyǔ]
1.用来打比方的话
譬晓
[pìxiǎo]
譬解晓谕。
引譬
[yǐnpì]
犹引喻。
啓譬
[qǐpì]
开导晓谕。《资治通鉴·齐高帝建元元年》:“王敬则勒兵殿庭,以板舆入迎帝。太后惧,自帅阉人索得之,敬则啟譬令出,引令升车。”
譬释
[pìshì]
譬喻解释。
便譬
[biànpì]
谄媚奉承的佞人。譬,通“僻”,邪僻。
詶譬
[chóupì]
应答譬解。《资治通鉴·宋明帝泰始二年》:“孝祖具问朝廷消息,僧韶随方詶譬,并陈兵甲精强,主上欲委以前驱之任。”
旨譬
[zhǐpì]
用意和取譬。
譬于
[pìyú]
犹譬如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然二子者,譬於禽兽,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。”
譬谕
[pìyù]
见“譬喻”。
取譬
[qǔpì]
打比方;寻取比喻。
譬说
[pìshuō]
譬解劝说。《宋书·臧质传》:“质子敦为黄门侍郎,奉詔敦劝,道经寻阳,质令敦具更譬説,并言世祖短长,义宣乃意定。”《南齐书·高逸传·褚伯玉》:“望其还策之日,蹔紆清尘,亦愿助为譬説。”《资治通鉴·宋顺帝昇明元年》:“初,褚渊为卫将军,遭母忧去职,朝廷敦迫,不起。粲素有重名,自往譬説,渊乃从之。”胡三省注:“譬説,犹説諭也。説,输芮翻。”
燕譬
[yànpì]
见“燕辟”。
切譬
[qiēpì]
恰切的比喻。
晓譬
[xiǎopì]
犹晓喻,开导。
抑譬
[yìpì]
宽解晓喻。《梁书·臧盾传》:“盾居丧五年,不出庐户,形骸枯顇,家人不復识。乡人王端以状闻,高祖嘉之,敕累遣抑譬。”《南史·袁昂传》:“葬讫,更制服庐于墓次,从兄彖常抚视抑譬之。”
譬诸
[pìzhū]
譬之于;譬如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二年》:“谓我敝邑,邇在晋国,譬诸草木。吾臭味也,而何敢差池?”汉王粲《从军诗》之四:“恨我无时谋,譬诸具官臣。”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光阴可惜,譬诸逝水。”
比譬
[bǐpì]
比喻,比方。
全譬
[quánpì]
谓多方晓喻劝导。
譬执
[pìzhí]
是谓阐明并坚持意见。
设譬
[shèpì]
打比方。
譬由
[pìyóu]
譬犹,譬如。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:“今握一君之法籍,以非传代之俗,譬由胶柱而调瑟也。”晋刘琨《答卢谌书》:“譬由疾疢弥年,而欲一丸销之,其可得乎?”
譬若
[pìruò]
譬如。
譬犹
[pìyóu]
譬如。
劝譬
[quànpì]
劝说使之明白。
谲譬
[juépì]
委婉地打比方。
譬似
[pìsì]
譬如。
譬抑
[pìyì]
劝止。
譬类
[pìlèi]
犹比譬。
责譬
[zépì]
用责备的口气晓喻对方。
譬如闲
[pìrúxián]
没关系;不打紧。
譬似闲
[pìsìxián]
见“譬如閒”。
广譬曲谕
[guǎngpìqǔyù]
指多方晓谕,委婉开导。
引譬援类
[yǐnpìyuánlèi]
引:援引;譬:比方。援引相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。
妙喻取譬
[miàoyùqǔpì]
在讲解中用巧妙的比喻来阐述。
惠子善譬
[huìzǐshànpì]
把别人的长处看作短处,强迫别人改变。
连类引譬
[liánlèiyǐnpì]
引:援引;譬:比方。援引相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。
罕譬而喻
[hǎnpìéryù]
说话用不着多比方,都能听懂。形容话说得非常明白。
方桃譬李
[fāngtáopìlǐ]
形容姿质之美有如桃李一般。
能近取譬
[néngjìnqǔpì]
能就自身打比方。比喻能推己及人,替别人着想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lqy2005888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